发展巡礼

发展巡礼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巡礼 -> 正文

学科建设办公室:聚焦重点 强化内涵 集群思维 融合发展 努力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

作者: 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阅读次数: 日期:2024-06-03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统筹学科建设资源,聚焦内涵建设,优化学科布局,按照“重点突出、精准施策,多点突破、众彩纷呈”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质量、有特色”,着力实施学科集群发展战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学科分层分类发展,学科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优势特色进一步凸显,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建成“点上有高峰、面上有高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

一、强化顶层设计“抓重点”,高峰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制定印发《青岛大学“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青岛大学校级高水平学科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理顺建设思路,明晰重点任务和改革举措。通过实施“筑峰工程”,重点打造形成若干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优势学科方向。学校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系统科学成功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B类潜力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和青岛市产教融合师范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2位。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中,首次进入全球第4位。临床医学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筑峰计划”、山东省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和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学科,高峰学科水平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二、注重内涵建设“抓质量”,学科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通过实施“攀登工程”“高原学科建设工程”“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基础学科建设计划”等,持续建设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学科。新增药理学与毒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农业科学、免疫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上榜学科达到13个,数量位居全国42位。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新增进入全球前2‰,计算机科学新增进入全球前3‰,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社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农业科学新增进入全球前5‰。学校学术影响力全球排名510位,提升879位,国内排名55位,提升31位,成为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新增8个学科进入B类,获评C类及以上学科27个,占比达到90%,参评学科中档位提升的学科数量达到21个;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新增4个专业学位点入选B类,获评入选C类及以上专业学位点11个,占比达到85%。新增23个、共25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新增15个、共17个学科入选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新增10个、共28个学科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

三、强化组合聚力“建集群”,学科集群发展成效初显现。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学校综合性大学优势,将40个一级学科凝练组合成7个学科集群,全面整合创新资源,打造高峰学科集群,辐射带动相关学科协同发展。制定印发《青岛大学关于推进学科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纺织+”学科集群建设的若干举措》,全面启动学科集群建设。创新学科集群建设体制机制,按照“一群一策”原则,根据不同学科集群特点,分别制定建设方案,为集群建设提供遵循和指导自2022年以来,“纺织+”学科集群引育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夏延致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获国家专利银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房宽峻教授入选2022年度中国纺织行业创新人物,并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许长海教授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及课题10项,百万以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6项。“系统+”学科集群全职引进韩国翰林院院士洪金植教授和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魏志强教授;于金鹏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李建波教授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并获省级首位推荐申报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批机器人智能交互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及课题5项,获批百万以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5项。“医学+”学科集群董蒨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获国家专利奖优秀奖1项;李长贵教授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于腾波教授获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牛海涛教授与威高集团合作获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及课题20项,百万以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6项。

四、聚焦国家急需“调结构”,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深入实施“博士点培育工程”,围绕国家急需紧缺学科专业领域,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学校未来发展需要和学科基础,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培育,对标对表督导建设进展。在2020年全国学位授权审核中,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原有二级学科硕士点全部升级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在2024年全国学位授权审核中,7个学科获得省级推荐,其中6个学科在同学科领域排名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用好二级学科和专业领域自主设置权,围绕国家急需紧缺学科专业领域主动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成学位点对应调整、自主增设和动态调整工作,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和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增设目录内博士二级学科1个、目录内硕士二级学科2个、目录外硕士二级学科3个、目录内博士专业学位领域9个、目录内硕士专业学位领域16个。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型3种,一级学科硕士点4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型31种,覆盖除哲学、农学、军事学以外的全部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文理渗透、理工融合、医工交叉的多学科综合办学优势。

五、搭建交流平台“促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力明显增强启动实施跨学科联合攻关项目,瞄准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首批立项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5项,以项目形式支持跨单位、跨学科合作开展重大科学研究,采用“点将+揭榜”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校内外开放式延揽汇聚高层次人才,共200余名学术骨干进入交叉研究团队。依托学科集群建设和跨学科联合攻关项目,试点开展跨学科研究培养或跨学科导师组联合执导研究生,深入推动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组织举办多场学科交叉协同创新高峰论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启动开展“学科+”产学研对接活动,积极搭建学科与企业合作交流桥梁。开设《学科交叉漫谈》专栏,宣传展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探索学科交叉、推动融合创新的典型事例。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立足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需求、服务青岛发展,以国家一流学科突破为目标,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引导各学科错位发展、分类发展、融合发展,在不同层次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优势特色进一步凸显,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优势特色明显、各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为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