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专题首页 > 专题首页 > 正文

“学习强国”平台报道我校主题教育特色亮点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主办的“学习强国”平台以《“五个一”统筹红色资源,擦亮主题教育底色》为题,推送了我校主题教育特色亮点。

文章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岛大学党委依托青岛市红色资源,通过建设一批党性教育基地、打造一支学生志愿讲解员队伍、组建一支学术专家理论团队、搭建一个网上传播平台、挖掘一批身边典型案例等“五个一”举措,深挖红色资源的育人内涵,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助力主题教育。

全文如下: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创特色、求实效,依托青岛市红色资源,通过“共建教育基地、开展志愿讲解、学术专家指导、搭建网上平台以及挖掘身边楷模”的“五个一”举措,深挖红色资源的育人内涵,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助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一、建设一批党性教育基地,唤醒城市红色记忆

红色基因根植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生存和发展的文明史,同时又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70多年的艰辛历程中不断锤炼、熔铸、萌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青岛具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一战时期,青岛是亚洲唯一的战场;1919年,青岛与北京相呼应,爆发了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五四爱国运动;青岛还是老舍、闻一多、康有为等文化名人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富含实物、实例等红色资源,可使红色教育在“故地重游”“情景再现”中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使受教育者在特定的历史空间得到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碰撞。

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唤醒城市红色记忆,让红色精神焕发新的活力,我校积极对接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莱西胶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胶东第一个县委等“一馆六区”、周浩然纪念园、平度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将分散的红色资源点串联成线,采取合作共建、项目引领、课程开发、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积极挖掘整理红色资源,逐步打造出有故事、有内涵的红色主题教育精品线路,使宝贵的红色资源助力主题教育、服务高校党建工作。

革命传统教育期间,我校组织全体党员和师生代表开展瞻仰革命遗迹、重走烈士血染的土地、追忆革命情景、宣讲学习感悟等活动,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多种教育形式同频共振,提高主题教育实效。

二、建设一支学生志愿讲解员队伍,讲好红色故事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故事可重温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红色资源是进行党性教育的精神“富矿”。

我校依托党性教育基地,以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为目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抓实大学生党史、国史教育。同时,将志愿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浸润式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注重义务解说员队伍建设,在学生中尤其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党员发展对象中选拔理论功底深厚、解说技能和应变能力强的优秀学生作为义务解说员。团队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请教专家教授等途径,自学党史知识,了解红色历史、凝练红色资源精髓,充分弄通悟透,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开展讲解服务。

目前,我校成立了多支志愿讲解服务团队,分别对接不同的党性教育基地。他们到位的解说,饱含深情的演绎获得到访团队的一致好评。同时,志愿服务成员也是校园红色宣讲队成员,也同时在学校开展巡讲。通过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抓实学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提高党性修养、爱国情怀、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将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三、组建一支学术专家理论团队,涵养红色教育深度

我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用好专家教授资源,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功能。从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等学院选拔推荐相关专家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多学科化、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学术专家理论团队。

通过与青岛党性教育基地、老舍故居、一战遗址博物馆等红色地域文化景区的定期互动,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中,深挖、提炼、编写党性教育教学案例,深入发掘红色资源中的丰富内涵,不断弘扬红色教育的历史价值和教学价值,充分发挥高校在传播红色地域文化中的贡献,有力推动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搭建一个网上传播平台,活化红色基因

针对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线长面广的特点,我校重视发挥网上教育平台的载体作用,用丰富多彩的网络形式传承红色精神,活化红色基因。

依托“青大党建”微信公众号在线展示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中共莱西党史馆、莱西革命烈士陵园、解文卿烈士纪念馆、胶东第一农村党支部纪念馆、渭田抗日阻击战纪念馆、周浩然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的教学内容,同时,融入我校大学生讲解团队党性教育基地的现场解说、身边楷模事迹的巡回宣讲、楷模事迹改编而成的话剧、毛泽东诗歌唱诵音乐剧等多形式的教育内容。

通过打造红色教育随身课堂、掌上课堂,推动红色教育多方结合、多元协同,有效增强了主题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五、挖掘一批身边的典型案例,发挥楷模引领作用

先进楷模是飘扬的旗帜,是时代的标杆,是提振“精气神”的动力源泉,是传递“红色正能量”的暖暖阳光。

我校有沈福彭、张嗣瀛等一大批先模人物,也涌现出一批基层感人事迹。这些楷模和事迹不仅是我校“治学教书”的宝贵财富,更是我校“育人培才”的可贵资源。为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典型、做典型,我校成立了沈福彭事迹宣讲团和张嗣赢事迹报告团,将他们的先进事迹以话剧、宣讲、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学习报道。同时,我校开展的共产党员讲党课大赛,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挖掘身边党员的鲜活事例和典型人物,讲述我校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育人中的感人事迹。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有效活化了主题教育的形式,在全校形成了“学楷模、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真心、真知、真情、真干、真实”等楷模精神日益在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红色教育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内涵与“初心”、“使命”一脉相承,挖掘整合红色资源,运用红色资源助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守初心、担使命,切实增强了主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