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提供方。青岛大学立足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规模大、专业类型多、优质资源少、招生分数梯度明显等现状,在一流本科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分类培养、多元协同、科教融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破解了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同质化问题、多主体育人的割裂性问题、科技教育人才脱节性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高校的、可示范可推广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青岛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印发《青岛大学一流本科改革建设方案》,提出“学科专业融合、科教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本研融合”的“四个融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经过4年理论构建与改革探索,形成“分类培养、多元协同、科教融通”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即:设立基础学科创新班+专业特色创新班+卓越人才创新班,“一院一班”分类培养,提倡个性化发展;打破校企、学科、本研壁垒,校企横向联合+学科交叉融合+本研纵向贯通,重整资源要素,多元协同育人;实施科研育人工程,科研平台转化为创新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科研项目转化为双创教育,推动科教资源赋能人才培养。
成果实践以来,获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省级人才培养平台10个;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省级104门;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一项,省一流教材32部;获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一个、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人。营造了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获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近五年学生100%参与双创实践,获批省级及以上大创项目943项;本科生发表高水平一作论文369篇;获得中国高教学会排行榜竞赛国家级奖励2091项。学生深造率从23.74%提高到41.93%,各类创新班2025届毕业生深造率和同专业相比平均提高了17%,打造了“培养—发展—赋能—提升”四阶递进培养路径,形成了地方综合性大学可示范可推广的建设经验。